網頁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我對中國銀行盈利和增長的一點看法

在三大國有內銀股(農業銀行上市不久, 不在比較之列)中,中國銀行的增長最低,不受歡迎,股價大幅跑輸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因此現時P/E最低和股息率最高。

三大國有銀行中,建設銀行最早於200510月上市,上市價每股HK$2.35;中國銀行於20066月上市,上市價每股HK$2.95;工商銀行於200610月上市,上市價每股HK$3.07

以上星期五(1028)收市價計,建設銀行收HK$5.85,上升148.9%,平均年增長率(不計股息) 16.4%;工商銀行收HK$5.02,上升63.5%,平均年增長率 10.3%;中國銀行收HK$2.85,卻跌破了上市價,下跌3.4%


A) 股東權益及每股盈利增長
首先看看三大國有銀行過去數年的盈利:

(註:2010年的股東權益不計於12月配股集資部分。)

由於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於2006年中和末期上市,以2007年為上市後一整年計,由2007年到2010年的每股盈利增長為:
建設銀行: 86.7% (年化為每年23.1%)
工商銀行:100.0% (年化為每年26.0%)
中國銀行: 85.7% (年化為每年22.9%)
 
在過去三年中國銀行的盈利增長雖然最低,但並不算太差。(每年超過20%,仲想點。)

但如果看股東資金回報率,則中國銀行是明顯低於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股東權益的增長也明顯跑輸了,由2006年末到2010年末的股東權益增長為:
建設銀行: 92.6% (年化為每年17.8%)
工商銀行: 66.3% (年化為每年13.6%)
中國銀行: 51.0% (年化為每年10.9%)

由於受到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股東權益增長的落後,最終必然要反映在盈利的增長上,今年頭3季的盈利增長便比其他兩間銀行大幅拋離。而股東權益的緩慢增長,亦會令中國銀行更早需要供股或配股集資以支援中國的經濟增長(銀行生意額的增長)


B) 中銀香港對中國銀行的影響
中國銀行的股東資金回報率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被中銀香港(2388)拖低了,中國銀行是中銀香港的大股東,佔約66%股權,中銀香港的股東權益和盈利均構成為中國銀行的一個部分,而中銀香港在香港營運,過去數年盈利變化很大,而股東權益增長不多,現嘗試把中國銀行的股東權益和盈利扣除中銀香港的部分看看。



中國銀行在扣除了中銀香港的權益部分後,每股盈利增長(2007年至2010) 104%,年化為每年26.8%,成為三行中最高,而股東權益的增長(2006年末到2010年末) 57.0%,年化為每年 11.9%,雖然好了一點,但仍是三行中最低,與建設銀行的每年 17.8%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

如果扣除中銀香港的權益部分,中國銀行的每股盈利和股東權益增長都有所提高,而中銀香港佔中國銀行的比重續年下降(2008年除外),現時只餘下百分之十左右,對將來的影響不會太大了。



C) 淨息差
中國銀行的回報率低於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淨息差低,以下為他們過去5年的淨息差:




2006年時,中國銀行的淨息差和工商銀行差不多,到2010年時工商銀行的淨息差已差不多追貼建設銀行,但中國銀行卻被越拋越遠,差距越來越大。2011年上半年的淨息差不但沒有收窄,而且又加闊了。



中銀香港的低淨息差當然對中國銀行產生影響,中國銀行有獨立報告在中國內地人民幣業務(剔除了外幣和在香港的業務)2011年上半年的淨息差為2.35%,比剔除前好了一點,但仍然和其他兩間銀行有差距。

從中國銀行2011年上半年的中期報告可以找到利息收入只上升了28.9%,但利息支出卻上升了43.4%,大幅高於收入的上升速度,蠶食了利潤 (1-3季利息收入共上升了30.6%,利息支出則上升了49.5%)。另外還見到中國銀行的內地人民幣業務中
(1) 客戶存款佔總負責的比例偏低;
(2) 客戶存款中的較高息的定期存款偏高,而較低息的活期存款偏低;
(3) 包括保證金存款和結構性存款的較高息的「其他存款」大幅增長。

為甚麼只是中國銀行的內地人民幣存款結構偏向高利息成本? 將來會改變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