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前,持有一段時間的中遠海控(1919)還是2元多一點,鑑於過去多年來的業績記錄並不好,又沒有派息,於是決定放棄(主要換了其他股票)。
不知是命運還是其他原因?現在的中遠海控已經是6元有多!
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八年前也發生在當時約2元的山東國電(現在叫華電國際1071)和約4元的中國燃氣(384)。
問題當然是因為自己的無知,這種事恐怕將來還會發生。
既然發生了,便很難不影響下次放棄持股/換碼的決心了。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2020年7月1日星期三
2020半年結
2020年上半年(6月30日)恒生指數收24427.19,跌13.3%;國企指數收9758.63,跌12.6%。
股票投資組合上半年不計股息跌20.3%,跑輸大市(恒指)7.0%,跑輸國指7.7%。今年上半年又再跑輸大市了。
恒生指數的跌幅和國企指數接近,相差不足一個百分點,和2014年尾的指數(恒生指數23605.04和國企指數11984.69)比較,五年半間恒生指數累積仍然上升了3.5%,而國企指數則下趺了18.6%之多,兩者相差了22.1%。
從盈利和派息看,恒生指數的盈利指標和派息指標分別從2014年12月的2144和850,升上2020年6月的2378和980,分別上升了11%和15%,同期的國企指數的盈利指標和派息指標卻分別從2014年12月的1342和447,下跌至2020年6月的1240和404,分別下跌了8%和10%,難怪國企指數要大幅跑輸恒生指數了。
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曾氏通道及未來一年的位置(2020更新)
繼去年五月的一篇《曾氏通道及未來一年的位置(2019更新)》,並預估了未來一年(即今年)曾氏通道的位置(註1),預估的位置當然不可能準確,現在讓我們看看相差有多遠。
以下是由1992年開始的最新恒生指數曾氏通道圖(不同起始點會得出不同的曾氏通道,1992年開始是跟隨曾淵滄博士在一些書上的習慣,如果這方面有了改變,煩請網友通知):
下表為曾氏通道去年預估的位置,今年的真正位置,及未來一年的預估位置(括弧內為對應的恒生指數位置):
通道線
|
去年預估位置
|
29/4/2020
|
預期 30/4/2021
|
95%樂觀線
|
10.76
(47,000)
|
10.72
(45,300)
|
10.77
(47,600)
|
75%樂觀線
|
10.60
(40,000)
|
10.56
(38,700)
|
10.61
(40,700)
|
中線
|
10.37
(31,800)
|
10.34
(30,900)
|
10.39
(32,500)
|
75%悲觀線
|
10.14
(25,300)
|
10.12
(24,700)
|
10.16
(26,000)
|
95%悲觀線
|
9.98
(21,500)
|
9.96
(21,100)
|
10.01
(22,200)
|
在過去的一年,恒生指數主要在通道的下方運行,今年的通道因此向下移(移動的幅度比去年減少),這是曾氏通道的自我修正能力表現。今年真正的五條通道線,都比去年下降了少許。
註:
1)由於上圖是由二十多年的數據造出,一年後的曾氏通道只是再加一年的數據,對於通道的位置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因此可以用當時的通道延長,預估通道的未來位置,相信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而少許的偏差是可以接受的,我們只需要知道恒生指數在通道的大約位置。
從股息率看港股的未來展望(2020/04更新)
在4月份公佈的恒生指數股息,比3月份的股息下跌了差不多10%,相信匯豐控股的暫停派息佔了其中的一定比重。
由於變化較大,因此以4月份的最新股息,從新計算未來一年和二年的目標中位數。
以4月29日的恒生指數收市24643.59及股息率3.87%計:
|
未來一年
|
未來二年
|
恒指目標中位數
|
28900
|
32200
|
一個標準差範圍
|
23000-34800
|
25400-39100
|
註:
1)一個標準差範圍是指有約68%機會在這個範圍內,並不是說那是預測的高低點,也代表有約32%機會會升穿範圍的高點,或跌破範圍的低點,機會並不低。
2)以上機會率是以正態分佈計算得出,但股市的升跌並不十分依循正態分佈。通常是上升的速度慢,下跌的速度快,也有肥尾效應。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從股息率看港股的未來展望(2020更新)
每年的二、三月都是主要的業績公告期,新一年的股息和去年比較可能會有較大的變化,又是時候對去年的資料作一次更新了(https://freenenjoy.blogspot.hk/search/label/股息率投資法)。
用今年3月最新公告計算的恒生指數全年股息(不是股息率),和去年3月比較,增加了約5.4%。以3月31日的恒生指數收市23603.48及股息率4.41%計:
未來一年
|
未來二年
|
|
恒指目標中位數
|
30300
|
34900
|
一個標準差範圍
|
24100-36400
|
27500-42300
|
註:
1)一個標準差範圍是指有約68%機會在這個範圍內,並不是說那是預測的高低點,也代表有約32%機會會升穿範圍的高點,或跌破範圍的低點,機會並不低。
2)以上機會率是以正態分佈計算得出,但股市的升跌並不十分依循正態分佈。通常是上升的速度慢,下跌的速度快,也有肥尾效應。
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已經反映,跟著香港有逃犯條例風波,中國有新冠病毒肺炎,藉著春節過年擴散全國,要用到封城、全國停工停產等措施。終於中國疫情好轉,卻又到歐美等全球擴散,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疫情發展,更比中國嚴重得多。
以上的問題,在大部分公司業績公佈前已經發生,相信公司管理層在決定派息時,應該會對未來受到的影響作出一定程度的考慮,本來以為今年的派息會比去年減少,出乎意料之外,派息竟然增加了,這個派息是否真的反映了管理層對未來的展望呢?畢竟未來充滿變數。
現在的疫情已經擴散到全世界,估計要等到疫苗面世,才可以受控,一般的說法是疫苗要等一年。那麼在疫苗面世前,會否有人能研發到特效藥去治療呢?
相信在未來一年的經濟會相當難過,但是因新冠肺炎而死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年青人死亡佔的比例不高,待一年後疫苗面世,各國的年青人仍然健在,生產力不減,從經濟角度看,一年後(甚至少於一年)應該就會回復正常。
下圖是用股息率推算的二年後恒指(預期恒指)和真正的恒生指數比較:
二年後的預期恒指升跌和真正的恒生指數升跌比較:
2020年1月25日星期六
2020年1月2日星期四
2019年結
2019年恒生指數收 28189.75, 升9.1%,國企指數收 11168.06,升10.3%。
股票投資組合在2019年包括股息賺5.3%,扣除股息後升1.4%,跑輸大市(恒生指數)7.7%,和國企指數8.9%,又再一次跑輸了大市和國企指數。以下是組合在扣除股息後的全年升跌圖。
從板塊看,組合中的主要4個板塊(不計股息和現金),分別是能源板塊下跌了9.9%,金融板塊下跌了6.6%,運輸板塊下跌了0.2%,和地產板塊上升了10.8%。
在過去5年,恒生指數由2014年12月31日的23605.04上升至2019年12月31日的28189.75,上升了19.4%,國企指數由11984.69卻下跌至11168.06,下跌了6.8%。國企指數跑輸恒生指數達26.2%。
投資組合在過去5年不計股息下跌了3.6%,大幅跑輸恒生指數,幸好還算跑贏國企指數。由於組合以國內企業為主,和國企指數比較也算是有點理由吧。
在過去5年,組合中的主要4個板塊(不計股息和現金),以能源板塊最令人失望,下跌了25.8%,其次金融板塊下跌了3.2%,然後運輸板塊下跌了1.2%,最好的是地產板塊上升了29.7%。
計及5年,仍然大幅跑輸恒生指數,還如何自圓其說,不把組合轉為盈富基金?惟有以阿Q精神,把時間再推至10年比較。
在過去10年,恒生指數由2009年12月31日的21872.50上升至2019年12月31日的28189.75,上升了29%,國企指數由12794.13卻下跌至11168.06,下跌了13%。國企指數跑輸恒生指數達42%。
投資組合在過去10年不計股息上升了32%,總算是象徵式的跑贏了恒生指數,大幅跑贏了國企指數。在未來5年,過去跑贏的年份會逐漸退出,醜婦終須見家翁,如果組合不能再大幅的跑贏恒生指數的話,以十年計的比較也會由贏變輸的。還要把時間再推至15年,甚至20年嗎?
香港的亂局仍未停止,經濟受創不輕,我會更堅定的把投資集中於內地的企業,現時主力在香港賺錢的公司佔比不足5%。
但願2020年天下太平,人人可以和諧生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