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為通脹破謬

今天看到雷鼎鳴一篇在信報的文章<<為通脹破謬>>,認為豬肉脹價不是通脹的原因,而是結果,很有意思,撮錄一些要點如下:
l            真正決定通脹率高低的因素是貨幣供應量、GDP,以及對通脹的預期。 
l            中國過去長期倚靠壓低農產品價格以補貼城市人民的生活,因而造成了城鄉收入的差距,現在食物(包括豬肉)價格上升,有助縮窄這差距,是件好事。
l            中國與印度等人口眾多的新興國家收入持續上揚,其人民對食物的質與量的要求必會不斷加強,肉類雖耗費甚多飼料糧食,但肉類的消耗量一定會上升不止。
l            工資也是價格的一種,通脹率若高企,工資平均上升的速度也會加快。 在八、九十年代香港通脹厲害,工資加得也快,社會怨氣不見得大。
l            除非通脹率很高,因而扭曲了市場中的資源分配,否則我不認為通脹遺禍很大。
l            政府印鈔票後可以用此支付開支,不用向人民徵稅也可有錢可用。但代價卻是人民所擁有的財富購買力因通脹而下降,這有如用通脹的方法向人民抽稅
l            當美國聯儲局多印100美元後,可在香港取走100美元實物,代價只是多欠香港金管局100美元而已。假如金管局一直把這100美元的美債當作儲備,長期得益的是美國,香港政府拿不到任何好處 . . . . . . 香港是輸家。
l            上述的情況對中國也相當大程度地(但不是全部)適用。中國通脹增加,同時也伴著用處不大的外匯儲備上升,跟香港一樣,有點吃虧。


++++++++++++++++++++++++++++++++++++++++++++++++


由於聯係匯率制度,我們辛苦儲下來的錢竟被美國政府抽稅抽走了。
我們究竟應該保留多少港元(包括港元存款及債券)才好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