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五月的一篇《曾氏通道及未來一年的位置(2022更新)》,並預估了未來一年(即今年)曾氏通道的位置(註1),預估的位置當然不可能準確,現在讓我們看看相差有多遠。
以下是由1992年開始的最新恒生指數曾氏通道圖(不同起始點會得出不同的曾氏通道,1992年開始是跟隨曾淵滄博士在一些書上的習慣,如果這方面有了改變,煩請網友通知)(註2):
通道線 |
去年預估位置 |
30/4/2023 |
預期 30/4/2024 |
95%樂觀線 |
10.81
(49,700) |
10.78 (47,900) |
10.82 (52,000) |
75%樂觀線 |
10.65
(42,400) |
10.60 (40,300) |
10.65 (42,100) |
中線 |
10.43
(33,800) |
10.36 (31,600) |
10.40 (32,900) |
75%悲觀線 |
10.20
(26,900) |
10.11 (24,700) |
10.16 (25,800) |
95%悲觀線 |
10.04
(22,900) |
9.94 (20,800) |
10.98 (21,700) |
在過去的一年,恒生指數主要在通道的下方運行,今年的通道因此向下移,這是曾氏通道的自我修正能力表現。今年真正的五條通道線,比去年下降了少許。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恒生指數,仍然是在曾氏通道的95%悲觀線附近。
註:
1)由於上圖是由三十年的數據造出,一年後的曾氏通道只是再加一年的數據,對於通道的位置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因此可以用當時的通道延長,預估通道的未來位置,相信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而少許的偏差是可以接受的,我們只需要知道恒生指數在通道的大約位置。
2)不同的起始點會得出不同的曾氏通道,對未來的預期看法也會有很大的分別。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感觉不准
回覆刪除Thanks
回覆刪除謝謝分享, 可嘗試同時做兩個改良, 第一係改用EWH, 反映香港指數, 咁基本面會較consistent; 第二係regressor唔用時間, 而係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 你可以睇下個效果。
回覆刪除這篇文章是更新「曾氏通道」,讓一些沒有時間自己劃通道的網友參考。
刪除如果按你的意思改了,還是「曾氏通道」嗎?
原來如此, 謝謝解釋這個系列文章原意。
刪除曾氏通道是均值回歸概念下的其中一種計算。
刪除均值回歸這個概念很有用,問題在於如何計算均值。
在股市上,市盈率、股息率、市帳率……都有均值回歸的趨向。
如何計算均值?卻是一個問題。
一般直覺是平均數,可是是多久的平均數呢?
用不同時間得出的平均數,差異可以很大。
曾氏通道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
並無標準答案,相信會隨時間而改變。
曾博士起碼提出了一個方法,而且計算了差異(距離均值)所對應的參考機會率(不能太認真)。